今日头条第七年,承载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昨天的生机大会上,今日头条CEO朱文佳回顾了头条七年来的发展脉络:
2012 年,头条首先在移动端引入了个性化推荐这种分发方式,让一个小小的屏幕也能呈现海量信息,提高了移动时代的信息获取效率。
2016 年,大力投入短视频,原因是短视频的消费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已经成为移动时代信息分发最重要的内容体裁。
2017 年,头条上有了问答和微头条两种新的内容体裁,进一步降低了创作门槛,鼓励更多人创作,同时也强化了关注这种分发方式。
“一个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内容体裁和分发方式,几乎都在头条平台上得到了容纳和体现。”朱文佳表示,只有内容体裁足够丰富,分发方式足够多样,才能让人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下一步:小众、垂类、冷启动
首先来看生机大会上,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提到的一组数字:
过去一年,图文发布新增44%,视频发布新增39%,直播发布新增396%;
累计产出 24 万篇 100 万+,同比去年增长162%;
换句话说,相较往年的数据,头条上的内容生产量正在持续增长。
头条上的大号越来越多,但十万粉、百万粉账号的增速放缓。超级大号仍然有,但没那么容易了。与此同时,不论是内容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要求行业走向精品化和垂直化。
新榜发布的《 2018 年内容创业年度报告》也曾提出:泛需求被满足,个性化内容消费还有待挖掘。
今日头条接下来要做的,一方面是细分的多样化内容;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算法,推荐好内容获得大曝光。
在他开始做科学钓鱼的第一个月,一篇《红虫的六大骗局》,为他带来了第一篇 10 万+,当天涨粉近2000,在他看来,“推荐机制是相对公平的”。
洪绯提到,过去一年,有 25 个垂类内容消费超 10 亿, 14 个垂类的内容月消费增长超100%,这当中既有大品类如情感、数码,也有小众品类,如钓鱼、国风。
说到这里不妨再看看另一组数据,今年 9 月,
卢战卡总结自己第一天上线就被推荐 819 万次的视频时表示:头条上,内容质量决定传播,“只需要懂用户、懂内容、懂平台,平台就会帮我把受欢迎的内容推给更多用户”。
与此同时,头条这次还公布了万粉账号的数据: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1%。从内容趋势上来看,无论是头条还是其他内容平台,都在向着更细分更垂直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KOL依然占据头部,KOC也终有一席之地。
流量生态的背面,则是福斯对内容平台质量上的重视。 2018 年,自媒体“差评”曾在“洗稿争议”中得到腾讯投资而引发媒体圈的口诛笔伐,这背后,是内容行业野蛮生长之后,福斯需求重新回归理性,呼唤内容质量的升级。只有具备质量深度、专业见识的内容,才有可能促使用户付费,离钱更近。
“让 1 万个人月薪过万”
内容行业经过数年发展,“好内容应该赚到钱”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而对于平台方,聚焦可持续的商业变现潜力也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
关键问题是,怎么做?今日头条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数字, 46 亿。
在六大变现工具的基础上,头条这次提出
据介绍,在知识付费板块,头条未来会投入 1 亿流量及千万现金,激励更多新作者和优质作者创作付费专栏。内容电商工具则将持续接入更多商品库,丰富货源选择,预计明年将有 10 万创作者通过内容变现赚到钱。
除此外,他的橱窗销售表现尤其抢眼,商品涉及电器、日化、数码、食品、服装等数个品类,多件商品销售过万,其中不乏单价 1999 的孩儿洗衣机和单价 2789 的戴尔显示器,而这些商品,会跳转到京东商城。
换言之,没有自有供应链的博主,也能通过分享带货,实现影响力变现。一年下来,“健身教练大鹏”的年营收突破 800 万。
“健身教练大鹏”的专栏和橱窗
今日头条还分享了付费专栏上线一年多以来的数据,比如前文所述的卢战卡,年营收 173 万,育儿领域的“果姨妈育儿”年营收 270 万。
总体数据显示,今日头条的付费专栏总销售额提升约 20 倍。
早前入局知识付费的平台,擅长头部内容自制,周期长、模式重,自然定价更高,走精品少量的路线,无法大规模生产。但现在,更多的机会留给了新奇、小众的内容,另一方面,知识的定义范围逐渐扩大,技巧型内容、图书内容等,都有机会进入付费市场,再加上日渐丰富的内容形式,从图文到音频到视频,消费者可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
今日头条做知识付费,依然延续海量内容个性化推荐的打法。
在用户量庞大的今日头条上,本身就有大量野生或专业的创作群体,能够生产大量非的付费专栏数量和多样化类目。另一方面,加上抖音、西瓜视频等产品,字节系有 7 亿+全球日活用户,强大的中台分发能力会重新定义知识付费的分发逻辑。
财经作家“水木然”把头条抖音时代定义为内容主导的3. 0 时代,头条的内容传播更依赖于内容本身,“(如果不重视内容)随手发一条,阅读量可能只有几十”。好内容在推荐机制的助力下,影响力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这也正是新人和小众内容的机会。
引流作用明显,
平台需要原生IP
可以说,没有一个平台不希望打造自己的原生IP。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原生IP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站外流量。
“水木然”的经历也很相似,出版行业式微的情况下,他依然成了畅销书作家。
“由于头条几千万的曝光量推荐,我的第一本书《工业4. 0 大革命》在 2015 年 3 月份出版上市的时候,初版的 6000 册书当天就卖完了。直到现在我一共出了 6 本书,每本书的每篇文章,我都会在今日头条发布,然后放上书的封面,所以几乎每本书都可以成为畅销书,很快会一销售而光。”
据了解,新的
2019 年,累计 51 档 900 期独家视频节目,总播放量近 8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