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报道】2019年大陆高校毕业季即将来临,就业人数增多,又逢多数公司大批裁员,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32人竞争同一个岗位
北京《新京报》网站5日报道,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 834 万人,同比增加 14 万人,是 10 年前的 1.6 倍,20 年前的 9.8 倍 。
每个季度,中国就业研究所和智联招聘,都会联合发布一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显示,2018 年秋季竞争指数是 31.9 ,这意味着平均每 32 个人在竞争一个岗位。
IT / 互联网行业,是最近几年高薪的代名词。最近几个月,却被各种裁员的流言与事实蒙上了阴影。数据显示,2018 年第四季度,IT / 互联网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 20% ,此前三季度的同比降幅是 51%。总体而言,与 2017 年相比,2018 年就业景气程度有了明显回落。
关于裁员的新闻也屡见报端。据自媒体“一见财经”报道,3月28日,京东公司对外否认其“高峰时一天离职400多人的”的传言。经历之前多年的飞速扩张,许多互联网公司现在发展遇到了问题,一些头部互联网公司也陆续拉开了裁员大幕。
3月中下旬,腾讯宣布裁掉一批中层人员,比例高达10%;2月15日,滴滴宣布对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裁员,比例约为15%,涉及2000余人;2月初,网易严选被爆裁员约为8%。此外,知乎、唯品会、魅族等公司也在更早时候宣布裁员。
除了对现有职工进行裁撤,部分企业也纷纷缩减招聘规模。仅2018年4月份至9月份就消失了202万个招聘广告。
经济转型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机遇
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呈现不一样的就业表现。不过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看来,虽然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近年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北京《人民日报》报道,莫荣称,“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更强调创新、服务和质量,走的是与信息化、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及低碳发展的新型道路,对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
此外,传统产业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支撑。近年来,包括部分经营较好的民营企业在内,不少企业对员工文化水平要求日益提高。比如,在浙江宁波,随着产业升级加速推进,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高技能人才岗位平均年薪可达8万元人民币。
北京师范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赖德胜说,从人力资源市场数据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近年来新业态、新产业的用工需求和实际用工数量都在增加。
集成应届生的招聘、求职及调研等数据,今年岗位供给同比增长81%,求职人数同比增长21%,岗位供给增幅大于求职人数涨幅。在2019年应届生的求职人群中,有45.6%的受访大学生已拿到录用通知书。
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感觉找到工作确实不难,但想找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岗位就不太容易了。”自去年9月以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2019届毕业生吴智立一直在寻找心仪的岗位。吴智立道出了不少高校毕业生的心声,虽说不愁找不到工作,可就业依旧有“难”点。
“这背后还是因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赖德胜说。
矛盾主要表现在:产业布局与高校资源存在空间错配,产生区域矛盾。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技能存在差距,产生匹配矛盾。
赖德胜分析,大学生的供给侧在适应需求结构转型方面面临挑战,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有待化解。
链接: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清华最高
近日,中国薪酬网公布了2018年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清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平均月薪最高,达到9065元(人民币,下同),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紧随其后。
上海观察者网报道,从专业上看,理学和工学类专业薪酬水平较高;农学、法学和管理学较低,大多数专业平均薪酬不到3000元。理学和工学类专业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软件工程、材料物理、汽车类综合、应用化学、生物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石油工程等。语言类综合、临床医学、应用生物科学等非理工类专业的出现让人惊喜。(完)